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中国黄金报》专访陈黎阳董事长:做好“三者”是天鑫洋的美丽愿景

  •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8-12 11:5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新常态下,经济环境、市场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调整产品结构、改良产品款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空间。

《中国黄金报》专访陈黎阳董事长:做好“三者”是天鑫洋的美丽愿景

【概要描述】新常态下,经济环境、市场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调整产品结构、改良产品款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空间。

  •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8-12 11:52
  • 访问量:
详情

  新常态下,经济环境、市场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调整产品结构、改良产品款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空间。

  ——陈黎阳

  《中国黄金报》:近几年黄金市场不甚景气,贵公司的发展路线是怎样的?

  陈黎阳:目前,中国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获得交易资格金锭生产商的企业只有9家。在国际黄金交易市场中,中国品牌金锭的实物交易量很少,这与中国位居世界黄金产量、消费量第一的地位不甚相符。我公司从事黄金进出口贸易已经有十余年了,目前的黄金实物交易量在国内位居前列,我们想把这项业务做到最好。这不单是一种企业行为,我们希望能够让世界看到中国的金锭,争取用我国金银锭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量,来证实我国黄金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全世界金锭的外观都大同小异,它不像首饰、工艺品等可以加入一些设计,使之令人赏心悦目、与众不同,因此我们一直想把金锭“差异化”。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的金锭标准都是一样的,单是从形状和尺寸上,我们无法把它做成差异化的产品。国际标准金锭的重量为12.5千克,每块金锭交易时重量的可允许误差在200克以内,而正是因为存在这200克的误差范围,生产商在生产金锭时不免就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就会给交割环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使实物交割变得简单便捷,在2014年前后我们开始做大的金锭时,就提出了用小产品“零公差”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生产的每一个金锭都是12.5千克,误差小于万分之几。缩小产品误差、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我们把产品“差异化”了。在商标的设计上,我们也做了相应的研究,用“差异化”来扩大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黄金市场中存在着不少老品牌、大品牌的产品,而黄金又是具有国际标准定价的商品,在价格上我们无法任意左右它。因而,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在产品的LOGO上费了不少心思。世界上几乎所有流通的金锭、金条的LOGO都是用英文设计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我们就用中文来做LOGO,以中文的“贵”字做LOGO。这样一来,当人们在众多英文LOGO的金锭中看到一个中文LOGO的金锭,就不由会产生新鲜感和兴趣。在市场策划上,我们公司主要就是从“零公差”和LOGO设计这两方面考虑的。现在我们生产的1千克金条在东南亚颇具影响力,12.5千克的金锭在LBMA市场上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目前,中国的黄金在世界黄金市场的实物交易量还很小,我们正在努力把自己的量做大,争取能够从现在的几十吨提升到将来的几百吨,希望能使我们国家在国际黄金市场上的影响力大大提高。只有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市场和产品,我国在国际黄金市场上才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2015年,我们公司在国际黄金市场的交易额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能够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在“零公差”理念和LOGO设计方面,我们公司还获得了中国黄金协会授予的相关奖项。

  《中国黄金报》:黄金珠宝首饰也是贵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在今年中国国际黄金大会上,看到了贵公司展位展出的漆器和金银花丝首饰,美观而精致。

  陈黎阳:为了提高黄金首饰的附加值,我们一直在考虑怎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首饰相结合。其一是金银花丝,天鑫洋金业总部位于成都市,而金银花丝技艺在成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另一个就是成都漆器,二者都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种工艺,特别是成都漆器,之前主要是作为工艺品摆件,而不是便于佩戴的首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现在,我们把漆器、金银花丝与黄金首饰相结合,做成耳坠、手镯、吊坠、串珠等产品,使产品变得更具个性、设计感和艺术底蕴,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尚消费接轨,使其更接地气。从产品在2016中国国际黄金大会展示的效果来看,我们的产品比较受欢迎、有市场。而且,我们的首饰与量产的产品相比,更能反映消费者对个性的需求。因此,我打算在这方面做更大的投入,争取把它做出规模,让每个人能够通过一个小首饰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给现代生活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中国黄金报》:您对公司未来的期待是什么?

  陈黎阳:我们公司的愿景是做三“者”。一是做美丽的传播者。因为公司是做黄金首饰产品的,首饰传递给人们的概念是美丽,佩戴首饰能够更加衬托出人们美丽的外表和心灵。二是做公平资产的传递者。黄金具有稀缺性,是避险资产的一种,而且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今日,越来越彰显它在避险方面的功能,购买黄金是对人们资产的一种非常好的保护。做公平资产传递者,主要是让我们金条类的投资产品在价格等方面要逐渐接近国际水平。三是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递者,即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时尚产品结合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传承范围不够广、力度不够大,主要是因为传统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够高,古老的设计跟不上现代的潮流。因而,我们要把传统的工艺和现代的设计相结合。我认为,这些都是大国工匠精神的基础,也是“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产品。“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来充当贸易的载体,突破西方设计理念、工艺对我国首饰生产加工的束缚。我们的目标是把公司做成一个公众性的企业,当我们把基础工作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公司最终会向上市公司迈出飞越式的一步。

  《中国黄金报》:是什么带给您灵感,带领公司往这三“者”的方向走?

  陈黎阳:其实也谈不上是什么灵感,因为现在做企业就是要立足市场,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新常态下,经济环境、市场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调整产品结构、改良产品款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空间。在过去,市场中的黄金首饰千篇一律,而我们把首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结合起来,产品的款式就具备了独特性。在降成本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对产品的设计,降低黄金在首饰中占有的比重。打个比方,比如原先一件10克重的黄金首饰,现在可能只用1克黄金,剩下的部分用漆器,这样就既提高了首饰的设计感,又降低了产品成本。换句话说,原先我们卖黄金首饰,可能更侧重于卖它的材料,收取一些加工费。现在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黄金首饰相结合,增强对首饰的设计感,卖的首饰就可以说是艺术品了,而艺术品是没有标准价格的,它可以使贵金属的表现力更强。让设计变成一种商品、让设计有了价值,这就是我们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